大家似乎总对“大学是否刻苦”这样的话题津津乐道:还没有上大学的同学们会借着这个话题憧憬下自己的大学生活,已经上了的大学则也也乐于在一所“别人看起来很刻苦”的大学里读书。事实上这个问题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最近在知乎上看到对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的讨论,拿过来分享给大家。
你会发现即使是身处其中的人观点也并非一致,看到最后我的感受就是:
纵然各学校压力不同,但学习这件事情归根到底是思考量的积累,或者是“走心”的程度。
知乎纪子潇
LSE的学弱过来答一个。
今天刚过完lent term考试周,上午考完最后一门,回家称体重瘦了5斤,面色也很不好。想补个觉都睡不着,大脑持续在兴奋的备考状态里。LSE是bad fail一门直接不给学位,加上考试时间设在大家玩得最疯的圣诞、元旦之后。结果就是有考试的人,吃不好 睡不好 玩不好;没有考试的人几天内交论文,基本也是吃不好 睡不好 玩不好。
最紧张的几天内,刷知乎的时间都没有,每天从早到晚图书馆,并以上厕所、下楼打印作为休息;等电梯时嫌太慢,下雨时为节约时间不回去拿伞。去买个咖啡要去程小步跑、回程快步走。
LSE很多同学都听过的话:
"sorry I don't need to fuxx, because LSE fuxxs me everyday."
“先不约了,还要考试呢。”
一组流传很广的照片:summer term期间,LSE图书馆复习众生相,侵删。
知乎ZE Tang
答主在美国本科top30左右的学校,总结出了所在学校的以下黄金定律:
1. 越是学习效率低的人,越容易发熬夜苦学的朋友圈,有的还配上带滤镜的照片。其中,发的时间越晚,或相片质量越高,则其学习效率越低,学习效果越差。
2. 越是清闲的人,越容易在朋友圈发自己看似忙碌的工作内容,有的还附一张自己的日程安排或者活不下去的感想。日程安排越满,感想越深邃,则其正经事儿越少。
3. 越是公开自己deadline时间的人,越容易拖延自己本可以很快做完的作业。这就好比一个大坏蛋在马上消灭主角之前一定要瞎bb一样,明明可以一秒钟就获得胜利,非要先让大家知道自己苦逼的一生多么不易。
刚入学的新生,往往喜欢炫耀大学的各种丰富活动,各种牛逼知识,因为以前没见过。对于大部分人来讲,见得多了,自然觉得发出来很没意思。同理,当自己的学习强度和产出效率还没有适应大学水平的时候,有点作业就要出来诉苦,有点考试就累觉不爱整晚不睡觉,这也很正常。习惯了大学学习和工作方式,并懂得取舍的人,反而不会觉得生活节奏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身边晒睡觉少,日程紧的人不一定牛逼,最可怕的是真正特忙特努力,还自觉清闲,游刃有余,悠哉于其中的人。
知乎SecretOW
在哥大如果得A+的话GPA算4.3。 所以我作为我周围唯一一个gpa没过4的少年谈一下切身体会。
GPA过4的大神都会灵巧的使用碎块时间。比如两节课之间有35mins休息时间,不长不短。可能我喝口水吃点儿东西刷几轮知乎就过去了。大神基本就是喝口水去个卫生间看30分钟书。
GPA过4的大神除期末或特殊情况以外不熬夜,平时从来不发状态...朋友圈啊,脸书啊,推特啊,状态几个月更新一次。(过4.0如此,不过4.0自己看着办)
就像初中物理的力学一样,力的方向一致,合力最大;力的方向相反,合力最小。努力方向对了,大学还不至于到熬夜的压力。方向错了,有人初中就熬夜。话说GPA上不了4的核心原因就是平时知乎上太多了。所以想好好学习先利用上知乎的时间去读书。
还有就是一般学习极度刻苦的人一不会上知乎来回答问题,二不会让你知道...
所以一般你知道的都是假象...
知乎沈荷西
我觉得重在效率,我说三个人你对比一下。
当时去剑桥交换认识一个中国姐姐读PHD,三一学院的典型的学霸,每天都积累期末论文或考试资料。到期末大家都忙成鬼了她还神态自若不慌不忙,她还没考试我就走了,后来看她发照片应该是完虐期末的样子。
其次我觉得可能就是智商了吧。同时也认识一个以色列妹子学历史,圣约翰学院的,也是PHD。犹太人6到不行,智商碾压一切:有兼职的时间、有学中文的时间、有跑伦敦撒欢的时间、甚至还有回以色列的时间…………我把她归为高智商学霸。
同时还认识一个小哥,新加坡人,PHD也算聪明了。但他就花费的时间比较多
他跑步都在半夜一两点跑步,我很奇怪他说白天学习没时间锻炼。
That's all.
再PS一句,在这边上课没有一个人玩手机开小差、走神,图书馆Always人满为患,不分时间。不是他们真知道学习素质真高,是剑桥的学费真的是太贵了……如果学院不给你全额奖学金自己交钱的话一节课几千块软妹币就扔出去了,要你你也觉得开小差玩手机甚至逃课是对不起自己 【的钱】。